作者: 來源: 牡丹晚報 發(fā)表時間: 2021-06-07 10:47
□記者 武 霈
一排排樓房整齊劃一,多層建筑錯落有致,寬闊的街道干凈整潔,疏密有致的綠化讓人心曠神怡,休閑座椅、健身器材和長廊亭臺應有盡有,休閑廣場、養(yǎng)老中心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走進定陶區(qū)馬集鎮(zhèn)梁堂社區(qū),這里處處呈現出一派安居樂業(yè)的景象,很難想象這是一個位置偏遠的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從曾經的省級貧困村,到如今的鄉(xiāng)村蝶變,梁堂社區(qū)通過整村搬遷、異地建設新型社區(qū),大力發(fā)展現代農業(yè),美了村貌、淳了民風、鼓了腰包,在這里,一幅新型農村社區(qū)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鄉(xiāng)村蝶變,美麗村居入畫來
“前段時間村里集中給車輛辦理ETC,據統計全村有近200輛小汽車,前幾年村子搬遷前能有十來輛就不錯了。現在不少村民都是開著小汽車到大棚里干活。”村黨支部書記車世國說。
車世國口中的搬遷,是梁堂社區(qū)在2016年以土地增減掛鉤為突破口建設了新型農村社區(qū)。據了解,原梁堂村位于馬集鎮(zhèn)駐地正南9公里處,位置偏遠、房屋老舊,村民生產生活極為不便,更別說發(fā)展產業(yè),帶領群眾致富。車世國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后便一直憂心村子的發(fā)展問題,在他的帶領下,梁堂村開始整村搬遷,異地建設新型社區(qū)。
可是真要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從土地里解放出來卻沒有那么簡單,為了做通群眾的思想工作,車世國沒少作難。2016年8月,車世國帶領黨支部一班人,利用9天的時間,拆除全村739處舊院落,拆遷面積9.3萬平方米,騰出土地指標380畝,創(chuàng)造了村莊拆遷的“梁堂速度”。曾經的“臟、亂、差”面貌不復存在,現如今社區(qū)居民住著標準的樓房,社區(qū)配有統一的天然氣、暖氣,冬暖夏涼的城市居住環(huán)境,著實為群眾帶來滿滿幸福感。
“現在的新社區(qū)比以前的條件好太多了,干凈整潔,還用上了天然氣、自來水,現在周邊也有學校、醫(yī)院,出門就是大路,太方便了。”村民郭興坤說,現在,他都是開車去大棚里干活,“住樓房、開小車”,郭興坤感覺自己的日子越來越像城里人了。
土地流轉引來多個產業(yè),村民搭上致富“順風車”
鄉(xiāng)村振興,關鍵是產業(yè)振興,村民的居住環(huán)境改善了,更要考慮如何增加收入。在馬集鎮(zhèn)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梁堂社區(qū)將復耕的4000畝土地全部進行了流轉,發(fā)展火龍果、葡萄、蟠桃、多肉種植等多個產業(yè),還先后吸引海大飼料、新希望集團等投資過億元企業(yè)入駐。
在村子南頭,接連成片的葡萄大棚展現出蓬勃生機,雖然已經是晌午頭,但村民趙念友還顧不得回家歇息,打算在大棚里再多干一會兒?!拔艺诮o葡萄疏果,因為客戶對葡萄品質有要求,顆粒大小要均勻適中,這些葡萄銷往無錫,有合作社給找銷路,不愁賣?!壁w念友一邊修剪一遍與記者搭話。
據馬集鎮(zhèn)黨委書記張文婷介紹,梁堂社區(qū)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采取“黨支部+入股龍頭企業(yè)+自主生產經營”的經營模式,部分村民承包了葡萄大棚,趙念友就是其中之一。這些承包戶按照10%的產量交租金,剩余的利潤都歸自己,每畝能賺一萬多元,通過這種模式種植葡萄,不僅村民們鼓起了腰包,村集體收入也明顯增加。
除此之外,村里通過流轉土地集中種植的黃桃、火龍果、洋蔥以及引進的畜牧企業(yè),也吸納了一部分村民務工、上班。目前,梁堂社區(qū)年集體經濟收入已達80萬元,去年,社區(qū)人均年收入達1.5萬元,人均增收3000多元?!斑@個時候,正是給黃桃套袋的時候,我們兩個人管理這一百多畝黃桃,每個月的工資能有兩千多元,比種地強,不忙的時候可以到其他棚里干活,還能多掙點錢。”村民張玉杉說。
“通過土地流轉實現了土地集約化經營,群眾除了土地租金外,還可以通過打工增加收入,使他們真正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成為新型農民。這樣能賺到錢,才能讓村民住得舒服,住得安心?!避囀绹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