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dāng)前位置:中國菏澤網(wǎng) > 人文菏澤 > 正文
作者: 劉厚珉 來源: 菏澤日報 發(fā)表時間: 2023-03-29 09:55
民間傳說楚莊村隸屬單縣終興鎮(zhèn),明崇禎年間(公元1628年—1644年),楚氏自鄰近的蔡堂鎮(zhèn)黃菜園村遷此居住建村,命名為楚莊。
清嘉慶年間(公元1796年—1820年),楚氏族人將莊田易于齊氏后外遷,而村名并非改變,延續(xù)至今。
楚莊村南曾坐落一塊赑屃(bì xì)碑。赑屃是民間傳說中一種形似龜?shù)木扌蛣游?,古代神話里的龍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赑屃形似龜,好負(fù)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石刻的赑屃龜體龍首、獠牙利齒,力大無比,可馱負(fù)三山五岳。
楚莊村的百姓又稱赑屃碑為龜馱碑,此赑屃之首朝東南,嘴角殘缺,碑頂斷裂。石碑刻有蟠龍,栩栩如生。蟠龍是我國民間傳說中的蟄伏于地而未升天的龍,其盤繞石柱、木梁上,夙夜為人間守護(hù)安寧、造福一方。
民間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年輕的行路人經(jīng)過此地,面前突然青煙繚繞,隱約出現(xiàn)一個白胡子老頭兒。行路人躬身施禮,問道:“老人家,我往南走,走到天亮能走多遠(yuǎn)?”白胡子老頭兒笑答:“你走到天亮,最多能走到這塊地的南頭!”行路人搖了搖頭,表示不信,說:“從我腳下到地的南頭不足百丈,我即便爬行,也不止這么長!”白胡子老頭兒笑而不答,隨著一縷青煙而去。
次日天亮,人們發(fā)現(xiàn)此地出現(xiàn)一個直徑丈余的方圓履痕,行路人已不知去向,而圓心出現(xiàn)一塊龜馱碑。
還有人說,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村里有人在傍晚遇見一個白胡子老頭兒和一個男孩子一起玩耍,后來村里有男孩子丟失,大家懷疑是讓白胡子老頭兒領(lǐng)走了,全村老幼惴惴不安,閉門不出。有一天,村里來了一個南方的風(fēng)水先生,說自己可以破解困境,其用鐵錘砸掉赑屃的兩顆牙齒和一塊嘴唇,然后告誡民眾,以后給男孩子取名須帶一個“留”字,即可把男孩子留下來,再不會丟失。因此,村里現(xiàn)在70歲以上男人的名字皆有“留”字。
赑屃碑上刻有“明敕封文林郎”字樣。據(jù)悉,“文林郎”不是職官,而是散官。散官是古代表示官員等級的稱號,無實(shí)際職務(wù),僅存名號。作為功名碑,赑屃碑為誰而立,并無史料記載,民間說道不一。
“文革”期間,赑屃碑被砸碎燒成石灰,隨著其主人名號而灰飛煙滅,無跡可尋,其相關(guān)傳說卻一直被民間樂道。
文/圖 通訊員 劉厚珉
人民網(wǎng) 新華網(wǎng) 央視網(wǎng) 中國網(wǎng) 光明網(wǎng) 中國日報 中青網(wǎng) 求是網(wǎng) 山東網(wǎng) 魯網(wǎng)
菏澤市政府網(wǎng) 菏澤文明網(wǎng) 菏澤市紀(jì)檢監(jiān)察網(wǎng) 燈塔-菏澤黨建網(wǎng) 菏澤長安網(wǎng) 菏澤廣電網(wǎng) 菏澤市教育和體育局 菏澤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
中國徐州網(wǎng) 連網(wǎng) 鹽城新聞網(wǎng) 宿遷網(wǎng) 淮安新聞網(wǎng) 蚌埠新聞網(wǎng) 阜陽新聞網(wǎng) 淮北新聞網(wǎng) 拂曉新聞網(wǎng) 中國亳州網(wǎng)
舜網(wǎng) 青報網(wǎng) 聊城新聞網(wǎng) 德州新聞網(wǎng) 濱州網(wǎng) 東營網(wǎng) 水母網(wǎng) 中華泰山網(wǎng) 東方圣城網(wǎng) 瑯琊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