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天然素人无码播放_一本中文无码av_91亚洲中文天堂在线观看_国产高清26uuu在线

您當前位置:中國菏澤網(wǎng)  >  人文菏澤  > 正文

西子湖畔埋忠骨 武穆忠肅一脈傳 (下)

作者: 來源: 菏澤日報 發(fā)表時間: 2022-08-26 10:21

岳飛冤死273年后,17歲的于謙寫下《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從此立下“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終生志向。

于謙(1398——1457),字廷益,號節(jié)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杭州市上城區(qū))人。明代大臣、民族英雄、軍事家、政治家。

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進士第,后入京為官,受命巡撫各地。正統(tǒng)年間,宦官王振專權(quán),作威作福,百官大臣爭相獻金。而于謙每次進京奏事,從不帶任何禮品。有人勸他說:“您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產(chǎn)去?”于謙瀟灑一笑,甩了甩他的兩只袖子,說:“只有清風?!边€特意寫詩《入京》以明志:手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至此,又為后人樹立了廉潔清白的道德楷模,留下了“兩袖清風”的精彩篇章。

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秋,明英宗朱祁鎮(zhèn)帶著20萬明軍(一說50萬)御駕親征,結(jié)果卻因指揮失誤導致明軍在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遭瓦剌騎兵突襲,全軍折損過半,隨軍出征的明朝高級將領(lǐng)和朝臣大部分被殺,明英宗本人也成了瓦剌人的俘虜。歷史上將這一明朝最大的軍事慘敗事件稱為“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發(fā)生后,明朝面臨自開國以來最大的危機。于謙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危難之際,他對主張南遷的朝臣徐有貞等人大喊:“再議南遷者,斬!”由此得罪徐有貞等人。

明代宗即位后,于謙整飭兵備,部署要塞,以文官之身披堅執(zhí)銳,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御并擊潰瓦剌大軍。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

北京保衛(wèi)戰(zhàn),于謙力挽狂瀾,匡扶社稷,挽救了明王朝,使萬千百姓免于家破人亡。當時朝務繁雜,于謙獨運征調(diào),合乎機宜。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于謙自己兩袖清風,也不喜歡別人阿諛奉承。大將石亨為于謙之子于冕請封,遭于謙痛斥,遂招致石亨忌恨。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奪門復辟,大將石亨、大臣徐有貞等誣陷于謙謀立襄王之子(謀逆罪),以“意有之”(未見實際行動,但應該有此想法)的罪名殺害了于謙(等同于秦檜給岳飛的罪名“莫須有”。徐有貞也因此成為歷史上與秦檜齊名的大奸臣)。僅僅過了九年,至明憲宗時,于謙被平反,復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謚“肅愍”。明神宗時,改謚“忠肅”。

岳飛、于謙、張煌言,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英雄精神,歷經(jīng)千百年的傳承,已經(jīng)成為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三位民族英雄生活的年代不同,個人經(jīng)歷也有差異,但其精神追求卻是一脈相承。三人身故之后在西湖“相遇”,也似乎于冥冥之中在告訴后人一些什么。

讀史多年,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歷史不僅有帝王將相、朝代更迭,它更有一條暗線——這是一條精神之線,你看不見她,但她卻決定著歷史的走向。中華民族之所以屹立世界數(shù)千年不倒,正是因為有這些不屈不撓的靈魂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引領(lǐng),正是因為有無數(shù)的民族脊梁、英雄人物在支撐!

什么是民族的脊梁?魯迅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為民請命的人、舍身取法的人,這些人構(gòu)成了中國的脊梁。一個人沒有脊梁,就會站不起來。一個國家沒有脊梁,就會永遠被列強踩在腳下任意欺凌!

“沒有偉大人物的民族是可悲的,有了偉大人物而不知珍惜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庇⑿蹅兩嵘馈⒋罅x凜然、疾惡如仇、不屈不撓的精神已經(jīng)融入了我們民族的靈魂,形成了我們民族之魂中剛硬的屬性,它不可能被中斷。我們要警惕的是,一些人大搞歷史虛無主義,以考據(jù)的名義,或者以所謂“民族團結(jié)”為借口,大肆否認岳飛等人的“民族英雄”身份,否定他們的歷史功績和精神價值。須知,任何英雄人物都是特定時代的產(chǎn)物,不能用現(xiàn)代的標準來衡量歷史人物。面對異族入侵、山河破碎、生靈涂炭,要不要奮起抵抗、舍生忘死?如果這樣的人都不能稱之為民族英雄,我都不知道持這種觀點的人是蠢還是壞!按他們的說法,未來要世界大同,那么,現(xiàn)在的國防和戰(zhàn)備也都可以不要。這豈不荒唐至極!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滅人之國,必先滅其史。

一些人拿歷史來做文章,竭盡歪曲、攻擊、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干掉中國人的自信心與民族自豪感。

用怎樣的眼光看待歷史,決定著將以何種姿態(tài)開辟未來。讀史明理,我們不可不察。

易文

責任編輯:
分享到:
中共菏澤市委網(wǎng)信辦主管 菏澤日報社主辦| 新聞刊登批準文號:魯新聞辦[2004]20號 | 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17
網(wǎng)站備案號:魯ICP備09012531號 | 魯公網(wǎng)安備 37172902372011號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國菏澤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