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來源: 牡丹晚報 發(fā)表時間: 2022-07-21 09:59
劉棚村隸屬單縣萊河鎮(zhèn),因名人軼事居多而聞名。
《劉氏族譜》記載,明成化元年(1465年),劉氏先人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在路旁搭棚賣飯,養(yǎng)家糊口,遂以劉飯棚為村名,后因自給自足,維持溫飽,便去掉了“飯”字,簡稱劉棚村。至今,許多老年人還習慣稱謂劉飯棚村,個中情愫不言而喻。
縱貫全境的盧埝溝為古代河溝,或形成于漢代。一直以來,盧埝溝兩岸桑榆槐柳豐茂,水盈魚蝦暢游,景色十分幽美。其東岸生長著近百株數百年壽齡的槐樹,形成了密密麻麻的綠色屏障,彰顯了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力量。
相傳,槐林為明朝先民從遷徙地山西洪洞縣攜帶種苗栽植而成。數百年櫛風沐雨,槐林蒼勁挺拔、盤根錯節(jié),有的樹干雖被蟲蟻啃蝕中空,但依存蒼老皮膚,絕處逢生。如今的槐林已從亙古老根繁衍數十代子孫,依然生機勃發(fā)。一代代、一層層枝丫與老朽主干纏繞在一起,形成“擁母抱子”的景觀風情,寓意先民無所畏懼、昂揚向上的抗爭精神。
在劉棚村民的記憶里,盧氏牌坊曾是單縣“牌坊城”美譽的“鄉(xiāng)野版”代表之一。據記載,該牌坊為盧氏家族為先祖盧錫晉所立的功德坊,四柱三間,雙檐歇頂,上刻“述文尚志”,中刻“百世流芳”,莊嚴氣派,蔚為壯觀。“文革”期間,盧氏牌坊被拆除,部分部件沉積地下,偶有出土現身。
盧錫晉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進士,曾任山西懷仁知縣。噶爾丹叛亂初平,其上書康熙皇帝,請纓到邊塞守疆,推行戍邊將士屯田,豁免廣昌、廣靈、靈丘等縣轄賦稅,改衛(wèi)所為州縣。任職6年后,其擢升為刑部主事,督通州倉。丁母憂而歸,服闕,補原官,遷禮部主客司郎中。后為正定知府,政尚清簡,務與民生息。次年,辭職歸鄉(xiāng),晚年好古文辭,所著《尚志館文述》九卷及續(xù)集九卷,成為傳世經典。
同姓氏的盧尚勤為宣統(tǒng)二年(1910年)御醫(yī),著作《瘡判》《時齋醫(yī)話》《癱說》等??箲?zhàn)結束后,盧尚勤回鄉(xiāng)省親,目睹鄉(xiāng)親缺醫(yī)少藥、喪失性命,遂辭掉公職,在家開了一個小診所,扶貧濟困,拯救生靈,有口皆碑。
同為劉棚村人的朱嵇,是清乾隆庚午科舉人、辛末進士。曾歷任四川、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巡視京城之北,遇事敢言,威震京城。其一生為官清正,深受同僚敬重,著有《菊雨山房詩集》。清代文學家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卷七)稱朱嵇為“朱竹坪御史”。
舊時代的單縣一帶,廟宇、祠堂星羅棋布,建造工匠數不勝數。民國時期,劉棚村的工匠劉漢忠擅長刻制脊獸、鋪蓋小瓦、更換梁檁等獨門絕技,曾參與單縣古邑城門設計、建造和城區(qū)東關“春秋閣”修繕,被載入史冊。
據悉,廟宇、祠堂頂部建筑分為琉璃瓦、黑片瓦兩種。舊時律法森嚴,建造祠堂只有功名人家才可使用琉璃瓦,普通百姓只能使用黑片瓦,稍有差池,官府就會治罪。因此,工匠一般不輕易建筑廟宇、祠堂,以免不慎受刑。
故此,大凡建造廟宇、祠堂,都少不了劉漢忠的指導。劉漢忠還有一手“托梁換柱”的技藝,一旦房梁頂柱不力,房頂塌陷在所難免。劉漢忠可在不動梁檁的前提下,將頂柱抽取更新,房舍安然,堪稱“獨門秘笈”。
從古至今,劉棚村名人輩出?,F年64歲的孟昭良為“山東省道德模范”,入圍央視2002年度“感動中國”候選人。
2002年5月,孟昭良腳蹬人力三輪車,沿途乞討,風餐露宿,跨越魯豫鄂湘四省,輾轉45天,行程1700多公里,將落難單縣的無腿重殘土家族婦女田云送到湖南張家界的老家,先后被央視及多家省衛(wèi)視等媒體跟蹤報道,被譽為“山東好漢”。根據其事跡改編的山東梆子戲《山東漢子》進省赴京會演,巡演百余場,好評如潮,榮獲十幾個獎項。
如今,劉棚村是萊河鎮(zhèn)的美麗宜居示范村,村支部領辦的合作社成為村民增收的靠山,而中草藥種植、加工是村民致富的好項目。
文/圖 通訊員 劉厚珉